千名硕博士、万名大学生进滨州
邹平市位于滨州市最南端,东接淄博,西邻济南,南依胶济铁路,北濒黄河,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市境,济青高铁在邹平设站。全市辖11个镇、5个街道。
当前,邹平正在深入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,重点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品牌提升。铝业、纺织服装、食品医药、装备制造、钢铁冶炼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,被命名为“中国棉纺织名城”、“中国糖都”和“中国玉米油之乡”,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铝业生产基地和棉纺织产业基地,亚洲最大的食用葡萄糖、玉米油、无水葡萄糖、麦芽糊精生产基地,是全省唯一一个以铝精深加工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。魏桥创业集团位列世界500强第273位,西王集团、创新集团位列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第379位、427位。目前,邹平正以全球思维、世界眼光,大力开展产业招商、以商招商,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;开展“智汇邹平”招才引智活动,加大各类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力度,实现“借智发展”。
人才新政
人才是第一资源。目前,“富强滨州”建设正实现由“起势”到“成势”的跨越,产业结构在优化,发展后劲在增强,为各类人才来滨创新创业、施展才华搭建了舞台。市委、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,特别是2019年提出实施“万名大学生、千名硕博士进滨州”“双进”工程,全年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1.1万名,硕博士近1500名,首次实现人才流入流出基本平衡。2020年,市委、市政府又决定实施“百名高端专家、千名硕博士、万名大学生进滨州”工程,进一步为“富强滨州”建设集聚人才。根据意见内容,凡来滨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,将享受全方位政策支持。
①发放生活、租房补助(咨询电话:0543-2182001)
到我市企业就业(签订3年及以上劳动合同,在我市正常缴纳社会保险)和首次到我市自主创办企业(在我市正常缴纳社会保险,在企业占股比例不少于30%)、取得学历和学位的全日制博士、硕士研究生、大学本科生,每月分别给予5000元、2000元、1000元生活、租房补助。经考核认定连续发放3年。对来滨就业创业的大学生,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入驻人才公寓,享受租金减免有关政策。
②发放购房补助(咨询电话:0543-2182001)
到我市企业就业(签订3年及以上劳动合同,在我市正常缴纳社会保险)和首次到我市自主创办企业(在我市正常缴纳社会保险,在企业占股比例不少于30%)、取得学历和学位的全日制博士、硕士研究生,在滨落户首次购房(已缴纳契税)的,分别给予20万元、5万元购房补助,分三年发放到位。
③发放实训补助(咨询电话:0543-2182001)
聚焦产业发展需求,每年组织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大学生到我市企业实训,实训期间给予大学生(含校方带教人员)生活补助每人每月1000元,补贴期限不超过6个月;大学生被实训企业招用的,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用工补助。
④发放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(咨询电话:0543-4266597)
自2019年6月11日后,首次领取小微企业营业执照,正常经营12个月以上,在创办企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大学生(企业法人)可向注册地人社部门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2万元;首次领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,正常经营6个月上,以个体工商户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大学生(法人),可向注册地人社部门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1万元。每家企业、每名创业人员只能领取一次。
⑤加大创业金融支持(咨询电话0543-4264569)
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,最高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300万元(含),按贷款合同签订日贷款基础利率的50%给予同期限最长2年贴息。
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办的个体工商户,最高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15万元(含),按2年(第1年、第2年)全额贴息执行,对还款积极、带动就业能力强、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个人和小微企业,还款后可继续提供创业贷款担保和贴息,但累计次数不得超过3次,每次贴息年限最长为2年。
⑥发放创业场所租赁补贴(咨询电话:0543-2182003)
大学生毕业5年内租用经营场地创业,并且未享受场地租赁费用减免的,给予创业场所租赁补贴,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,补贴标准为5000元/年。
⑦举办创业大赛(咨询电话:0543-2182003)
每年举办全市创新创业大赛,选拔创新创业类人才,对大赛前20名进行奖励。其中,一等奖3名,各奖励5万元;二等奖3名,各奖励3万元;三等奖4名,各奖励1万元。对前20名获奖选手协调银行贷款,给予最高贷款额度50万元的贴息支持。
⑧加大培训补助力度(咨询电话:0543-4369986)
新招聘大学生,自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开展岗前技能培训,并取得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、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,给予企业按照初级工、中级工、高级工分别1000元/人、1100元/人、1200元/人的技能培训补助。
邹平市产业集群介绍
高端铝产业
全市拥有氧化铝产能800万吨(占全省的40%、全国的11.4%),电解铝产能366万吨(占全省的40.3%、全国的10.4%),铝深加工能力400万吨(占全省的37.1%、全国的9.1%),规模以上涉铝企业达到35家,形成了以魏桥创业集团为龙头,“热电—氧化铝—原铝—铝材深加工、新材料”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,是全省唯一一个以铝精深加工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。紧紧围绕打造“山东铝业”品牌的战略部署,让铝的基因不断在邹平催化聚变,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“铝谷”。
纺织服装产业
我市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产业基地,被授予“中国棉纺织名城”,棉纺织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。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8家,拥有纺纱能力700余万纱锭,年产纱160万吨、布30亿米、服装1000余万件、家用纺织品1350万件(套)。引导企业加快设备升级换代,提高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水平。
食品医药产业
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食品医药企业16家,年可加工玉米400万吨,居全国第一;医用葡萄糖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80%;年产玉米淀粉糖180万吨、玉米油76万吨、玉米果糖5万吨,结晶果糖产量稳居全国第一。拥有西王食品、西王糖业、三星玉米油3家上市公司,先后被命名为“中国糖都”“中国玉米油城”“中国玉米油之乡”。依托西王集团、三星集团等骨干企业,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。
装备制造产业
全市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48家,产品涵盖半挂车、铁塔设备、抛丸机械等。开泰集团先后并购了荷兰爱博特、芬兰博斯曼等4家国外同行业领先企业,金属表面抛喷丸处理技术及装备成果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。山东省表面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落户邹平,全面提升了金属表面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。
钢铁冶炼产业
全国首个“特殊钢国家标准研发工作站”在西王集团揭牌成立,西王特钢通过工作站承担起了特殊钢国家标准研发和制修订工作。严格落实《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(2018-2025年)》,打造高端装备用钢铁新材料科研中试和深加工基地。